“对于学校,任何一个大的改革和决策,其成效都要很多年后才能显现。这考验着我们如何在远见卓识与短期效应之间抉择,如何在勇于开拓与稳定祥和之间平衡。作为大学校长,需要有强的意志力:对得住良心,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扛得住压力。”这是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在《学习做校长》一文中的一段话。
今年57岁的林建华,履历中有二十七年是在北京大学。他的专业是化学,但他并不仅仅是一位学者,从副教授、教授、学院院长到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他上过课,做过科研,也当过管理者。职务的变化让他从不同层面体验了大学这样一个机体。不用怀疑,林建华深刻了解中国的高等教育,对高教改革积累了大量的思考,而现在,他正在把这些思考付诸实践。
一所大学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价值观、理想、信仰和行为方式。林建华显然是一个对大学建设怀有理想的人,他坚持大学应该回到学术研究和培养人才的本位上来。
反观中国大地上的大学,楼越盖越漂亮,教育却越来越平庸,这个理想是有良心的。
但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没有切实的路径和勇气,再好的理想都会流于空谈。当下的中国,能想的人很多,能干的人也很多,但敢干的人不多。而现实需要的是能想也会想、能干也敢干的人。
林建华的挑战正在于此。他能否啃得下功利、浮躁、既得利益和固有观念这四块硬骨头?
从北京到重庆,从东部到西部,从北京大学到重庆大学,一切都在改变。林建华走出的第一步,是转变团队的理念。光是这一件事,他就做了整整两年。
记者:为什么你坚持认为大学要回到“培养人”上来?
林建华: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社会之所以需要大学,是认为大学忠实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公众之所以信任大学,是因为相信大学是追求真理的崇高的学术殿堂。在任何情况下,大学都要保持自身的独立、圣洁与忠诚。失去公信力,无异于自毁长城。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不幸的是,大学的公信力却在下降!这当然与整个社会的公信力丧失有关。但大学的官僚化风气,一些人的唯利是图,学校对不良风气的漠然态度,都对大学的公信力造成极大伤害。
其实,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并不奇怪。美国的物理学家亨利•奥古斯•罗兰于1883年发表了《为纯科学呼吁》,文章历数了当时美国大学和教授们的不良风气,呼吁重塑大学的学术追求和尊严。在当前不良现象频发的情况下,大学更应当站出来,有良知的学者们也应当站出来,公开申明我们的价值和追求。与此同时,我们要付诸行动,通过完善大学制度,弘扬大学精神,重塑大学的圣洁与荣誉。
记者:您认为目前大学制度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重庆大学在大学制度建设上是怎么做的?
林建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校的制度没有体现大学精神和价值导向,例如,我们提倡追求真理、追求卓越,但在制度和评价体系中充斥了急功近利;我们提倡为人师表,但在制度中却放任自流。
外界批评较多的还有大学行政化,上级主管部门热衷于组织各类项目和评估,大学为了获得好评和资源也乐此不疲,荒废了自己的事情。此外,现在的大学管理构架存在严重的权责利脱节和责任缺失的现象,运行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精力和资源的浪费。
重庆大学在大学制度建设上构建了三个层次:顶层是大学章程,这是学校制度的总纲;第二层是管理领域的指导思想、理念和价值观的陈述,这也是大学精神和价值观在特定领域的具体展现;第三层是学校各方面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在以前的制度体系中,并没有第二个层次的内容。而在新的制度体系中,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是把大学精神和价值观贯穿于制度体系的核心部分。举例来说,过去我们对学生考试违纪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但并没有阐明为什么要严肃对待这类违背诚信的行为,现在,我们加上了。
记者:您提出了“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战略目标,外界对此有各种各样的质疑,您的回应是什么?
林建华:战略发展目标是为了凝聚共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我们讨论学校目标时,一些老师也在问排名应当定多少。我认为,大学的建设目标应当更关注全局性、长期性,而现在的大学排名很多都只是关注大学过去工作的某些成果而已,短期导向和局部性较强,所以我们不能把大学排名作为目标,过度关注排名会使我们只关注眼前,只注重局部,疲于应付,忘记了内涵建设,忘记了循环提升的过程。当然,这不是说排名对我们不重要,但我们必须要集中精力在学校的内涵建设上,排名应当是内涵发展的自然结果。
目前重庆的社会经济还不发达,开放程度也不能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比。但重庆的发展势头很好,而且作为西部最重要的中心城市,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这为重庆大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为实现“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目标,我们确立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5年时间打好基础,重点在学科布局调整、队伍建设、教育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四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第二步:再用15年左右的时间,到建校100周年的时候,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其中,前5年打基础阶段非常重要。我们只有真正做到卧薪尝胆,摒弃浮躁,内涵发展,才能使重庆大学的基础更扎实,发展更有后劲。
记者:您提出重庆大学要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为什么这么说?
林建华:知识决定毕业生第一份工作,而能力和素质才决定他最后一份工作。未来很多情况是未知的,学生要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现在的大学教育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忽视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新的培养方案一定要把能力和素质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各项活动中。
重庆大学一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尽管学生就业状况好,初期上手快,但后期发展的潜力不足,综合能力和素质也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在继续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同时,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使毕业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一所研究型的大学,当然也要培养学术型人才,但我们应当坚持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重点和主体,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记者:你提出“大学发展要考虑客户需求”,为什么这么说?
林建华:一个企业如果不考虑客户,是不能生存的。大学也是一样,大学的客户可以归纳为两个群体:学生和社会。大学不仅要关注客户当前的需求,更要保障他们的长远利益。例如,大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就业,还要使他们有大的发展潜力;不仅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学术支撑,还要作为社会公益代表,为社会的理性思考提供支持。
学校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与客户观念的缺失有关。例如长期以来,人们对学生不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多有批评,但我们却改进甚少。其根本原因是大学总习惯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看待教育,这使我们的思想僵化、安于现状,而无视教育中存在的内容陈旧、方法僵化、不注重能力和素质等显而易见的问题。因此,建立满足客户需求的观念,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基础和前提。(蔡双燕 郭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