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法可依”迈向“良法善治” 反对食品浪费尚需一个过程

来源:广州日报时间:2021-04-30 13:31:12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反对食品浪费正式从道德约束上升至法律层面。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反对食品浪费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3的食物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被损失和浪费,经济损失近1万亿美元。同时,因浪费食物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所以,反对食品浪费,不但能够厉行节约、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减少饥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毫不夸张地讲,反对食品浪费是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食品生产牵涉复杂的社会生产过程。只有为反对食品浪费立法,才能最有效地节约粮食、保障粮食安全。还原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各种原材料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种养殖、收购、储运、加工等多个环节,需要农业、物流业、食品加工业、餐饮业等众多行业参与。所以,反对食品浪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积极响应和参与。如今,反食品浪费法兼顾法律之“硬”与风俗之“软”,立规矩、明责任、兴风尚,为系统根治食品浪费的社会顽疾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有了良法,还需善治。善治则需要让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反食品浪费法把近年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范,有利于完善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奠定基础。譬如,反食品浪费法规定对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的商家,最高处以1万元的罚款。那么,商家就要去考虑,如何提高经营管理水准,杜绝盲目凑单满减,否则就会受到监管的约束。再譬如,反食品浪费法明确了对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视频节目的处罚规则。那么,互联网平台就要完善治理规则和技术,精准地抵制吃播博眼球等现象。

归根结底,食品浪费来自不科学不理性的生产组织方式和消费方式。客观地讲,从生产到消费,“全链条”节约粮食任重道远。从源头杜绝浪费,到过程中提倡节俭,再到加强监管和终端废弃物再利用,反食品浪费面对诸多主体,必须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多措并举、多元共治。反食品浪费法的诞生为建立健全厉行节约的规则体系夯实了基础。特别是,要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加强对餐饮需求的分析研判,从而实现科学节粮减损,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新型监管的模式。

古人言:“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然而,从“有法可依”迈向“良法善治”,反对食品浪费尚需经历一个过程。这既要从每个人做起,也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具体来说,反对食品浪费其实不只是“光盘”,餐桌内外的各种粮食消费都要做到节约,因为我们所有的食品和饮品都和粮食有关。现在,舆论紧盯公共场所的食品浪费。那么,家庭中的浪费是否也应得到约束?这都需要我们每个人保持自省自律,营造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涵养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

反对食品浪费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影响着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让我们把反对食品浪费进行到底,倡导节俭消费、绿色消费和文明消费,有力地推动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生活变革。   (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熟鸡蛋返生”是玄学碰瓷科学 扯科学“虎皮”搞行骗之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